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民國51年學甲鄉公所編印之臺南縣學甲鄉土志稿相關記載

 宗祠的興建資料我彙整來自臺南縣學甲鄉土志稿及族譜記載資料如下,有疏漏、錯誤請宗親指教:
  依據民國51年學甲鄉公所編印之臺南縣學甲鄉土志稿87頁記載:鄉內賴姓聚族中心,約在80餘年前建有「賴家宗祠公厝」一所於美豐村,供俸先祖,祭期每年農曆正月初二。
  依前述資料記載,此書編輯於民國51(1962)年,所提80年前為1882年,為清朝光緒帝初年,意即在清光緒年間,草坔已經建有「賴家宗祠公厝」供俸祖先,定期祭拜。
         其次民國23(昭和91934)年興建,多位宗親參與興建,因物價、人工費用上漲導致不符成本,但承包宗親認為祖先們要住的祖厝,再苦也要蓋起來。也是盆叔影片中所說,後面巷路放置九個金斗甕的宗祠。
       民國67年農曆38日竣工宗祠本棟,總工程費新台幣120餘萬元。
民國732月宗祠景觀增建工程完工,共增建巍峨牌樓一座名為「彩玉門」、兩座中式涼亭分座東
  西側,東側為「崇孝亭」,西側為「福興亭」,總經費共新台幣90萬。
民國771月東西廂房竣工,總工程費共新台幣92萬。
  此次興建賴承宗公大宗祠前後歷經十年,總經費共新台幣302萬,感謝賴承宗大宗祠重建委員會所有委員長輩的出錢出力及旅居各地長輩們踴躍捐輸,眾志成城,方能有成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賴承宗大宗祠興建及兩次改建

依據民國51年學甲鄉公所編印之臺南縣學甲鄉土志稿87頁記載:鄉內賴姓聚族中心,約在80餘年前建有「賴家宗祠公厝」一所於美豐村,供俸先祖,祭期每年農曆正月初二。 依前述資料記載,此書編輯於民國51(1962)年,所提80年前為1882年,為清朝光緒帝初年,意即在清光緒年間,草坔已經建有「賴家宗祠公厝」供俸祖先,定期祭拜。 其次民國23(昭和9,1934)年興建,多位宗親參與興建,因物價、人工費用上漲導致不符成本,但承包宗親認為祖先們要住的祖厝,再苦也要蓋起來。也是盆叔影片中所說,後面巷路放置九個金斗甕的宗祠。 民國67年農曆3月8日竣工宗祠本棟,總工程費新台幣120餘萬元。 民國73年2月宗祠景觀增建工程完工,共增建巍峨牌樓一座名為「彩玉門」、兩座中式涼亭分座東 西側,東側為「崇孝亭」,西側為「福興亭」,總經費共新台幣90萬。 民國77年1月東西廂房竣工,總工程費共新台幣92萬。 此次興建賴承宗公大宗祠前後歷經十年,總經費共新台幣302萬,感謝賴承宗大宗祠重建委員會所有委員長輩的出錢出力及旅居各地長輩們踴躍捐輸,眾志成城,方能有成!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宗祠內祭桌上隔板木雕名稱

冬至快到了,每年冬至許多的序大長輩會準備祭品,前往祖厝祭祖也稱祭冬,感謝祖先一年來的庇佑;

祖厝興建以來,經過四十多寒暑,略顯老態,前幾年,整修重新上漆,整體煥然一新,美輪美奐,神龕隔屏重上金漆,色彩明麗,金光熠熠,更吸引目光;前次回祖厝祭祖,晚輩問起隔屏木雕是什麼意義? 對宗祠神龕隔屏木雕,只知是花草、鳥等吉祥圖案,隔屏中間木雕圖案,並未深入了解,稍作研究,分享結論於後:

隔屏木雕採透雕方式,木雕師傅依宗祠屬性選擇內容為忠、孝、進德修業,加上其他的花鳥圖案,期盼家族世代綿長、繁榮昌盛、吉祥平安。

中間木雕共分五列最上列左右邊為期勉眾裔孫天生我材必有用,選擇適合正當的行業從事;第二、四列為廿四孝;第三列為四不足,勉知足常樂;第五列為教忠、與人為善。



「草坔」莊在前清被記錄的第一筆正式資料

草坔」莊名在清朝文獻中,個人發現只有兩筆資料,第一:同治年間(1861-1875)臺灣府輿圖纂要186頁記載草坔莊屬麻豆堡是21莊其中一莊,距諸羅縣城70里; 以上資料再查諸嘉義縣志(政事志)16頁至20頁,記載下列事項列於後: 1. 乾隆51(1786)年林爽文民變,諸羅縣城遭圍未降;乾隆52(1787)年11月奉上諭,賜名「嘉義」。 此後由於臺灣府、嘉義縣志未續修,故地方行政區劃未詳。僅依當時人與日治初期日人所收集之 資料分析。 2. 道光年間(1821-1850)嘉義縣設立學甲保(41莊),不知是否涵蓋草坔。 3. 《臺灣府輿纂要》纂輯時間在同治(1862-1874)初年;未見學甲保之紀錄資料,而麻豆保所轄21莊當中,目前所知不屬麻豆區有草坔莊、灰磘港莊、二重港、大灣莊、學堂莊、苓仔林莊,除了苓仔林莊外全屬學甲區行政範圍;台南地區並未有學堂莊地名,也許是學甲莊筆誤。 4. 光緒元年(1875)嘉義縣轄36堡,包含學甲堡,但並未記載草坔莊是否所轄。 5. 明治30(1897)年5月,設置鹽水港辨務署轄學甲庄區第九、第十區等共二區。第九區為宅仔港、竹橋寮、二港仔、下草坔、頂草坔、學甲寮、西平寮、大埔口、倒風寮、山寮。時任第九區街庄長為本宗二房六代祖安邦公。 第十區為學甲、下溪洲子、東寮。街庄長辦事處設於學甲庄。 草坔的地名在日治時代以後,就一直存在於各類文獻資料中,國民政府下草坔雅化為美豐村,一為此地盛產稻米,期盼年年豐收;二為戰後民生凋蔽,為期盼建設出美麗豐盛的家園為目標努力,故名「美豐」。但草坔這個親切又符合地理環境的名字,依然鮮活地活在咱們的心裏!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為何「草坔」耕地愈向西地力愈佳,收成愈好?

台南平原北部地層分布圖,深綠色線為將軍溪,黃綠色線為古曾文溪,於1823年因暴雨於蘇厝附近改道注入台江內海導致淤積;古曾文溪失去上游的水量,開始淤積,目前只剩一小段,在佳里溪洲(大灣)的西北部注入將軍溪(兩線交會處)。 淺藍色土地為潟湖和沼澤堆積層地質,鹽分高不利種植,會隨時間淡化,愈往東愈晚堆積,因此地質愈鹹,祖厝過麻學路東北側之前的鹽土埕,冬天會從土裡滲出白鹽,在此最為明顯。 黃色部分為台南層,是古曾文溪的河流沖積平原,下游擺盪約25公里。古曾文溪在3000-4000年前,從麻豆南側,當時的海岸,注入大海,每年從山上挾帶大量泥沙,堆積兩岸,使得海岸線慢慢向西擴張,河流也不斷向西延長,稱為延長河,如此不斷循環;一直到佳里北邊,古曾文溪向北轉了90度,原因本人認為是濱外沙洲圍堵所致,一直到學甲西側才再轉而向西,注入大海。河流沖積土帶來較為豐富的養分,土也不鹹,適合耕種。至於兩種地質分界在哪裡當然要有更嚴謹的地質探測,經請教長輩,菁埔地力較好,土地價格也偏高當屬河流沖積區;嘉南大圳以東土地偏鹹,當屬潟湖和沼澤堆積層地質。將軍溪在營頂前之上游稱麻豆大排,係日治時代為減少倒風內海低漥地區積水,由兩岸民工挖掘而成,草坔、港子尾長輩告知。

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有關祖先營生的傳說

有關咱祖先營生的傳說 民國91年編印之臺灣地名辭書 卷(七)臺南縣P.85記載:先民以放牧方式種植馬鈴薯及青草; 此說法係庄內長輩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內容為:咱祖先初到之時,割尾(馬)薺蔥餵豬,經營畜牧業;資料記載為馬鈴薯,經查所稱馬鈴薯實際名稱為薺蔥,與製作八寶丸材料的荸薺( ㄅㄧˊ ㄑㄧˊ )不同;尾(馬)薺蔥為原生種的
,生長於沼澤區,不節球莖,但有長的葉子像尾巴,所以有尾的稱呼,馬可能是音誤;至於蔥的稱呼應該指的是葉子(地上莖)管狀中空像蔥管,最高可達1米,常被先民取回餵養牲畜。尾(馬)薺蔥長在沼澤區也間接證實草坔這片土地,過去有一段時間的地貌是沼澤型態。 上表資料來自http://kplant.biodiv.tw/%E8%8D%B8%E8%96%BA/%E8%8D%B8%E8%96%BA.htm 註:坔的注音為ㄉ一ˋ ,音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