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草坔」地名之由來文獻記載

● 民國72年編學甲鎮鎮誌(稿) P.91記載 本地稱「草坔」顧名思義,因地勢低窪,遇雨成災,盡成水鄉澤國,寸步難行,草、水、土混合 成泥漿而得名。 ● 民國91年編臺灣地名辭書 卷(七)臺南縣P.85記載 早年此地一帶地勢低窪,先民以放牧方式種植馬鈴薯及青草,遇雨成災,盡成水鄉澤國,寸步難 行,處處皆是草、水和土混合而成泥漿的牛車路,故名「草坔」。 兩者記載的共同點為:地勢低窪,遇雨成災,草、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漿;腳一踩入泥地陷至小腿肚稱坔,音作(柳甘3;lam3),此種泥地稱坔土,在此「坔」是形容詞;康熙字典載,坔同地;先人當初取地名係依地理、文化特徵,表示自己的來處或去處,久而久之約定成俗變成聚落名稱「草坔」,這個地名具有強烈地理風貌特徵,先人的命名太有想像力了。厲害!佩服! 有關咱祖先營生的傳說 另外地名辭書提到,先民以放牧方式種植馬鈴薯及青草,此說法係庄內長輩口耳相傳內容為:咱祖先初到之時,割尾(馬)薺蔥餵豬,經營畜牧業;資料記載為馬鈴薯,經查所稱馬鈴薯實際名稱為薺蔥,與製作八寶丸材料的荸薺( ㄅㄧˊ ㄑㄧˊ )不同;尾(馬)薺蔥為原生種的荸薺,生長於沼澤區,不節球莖,但有長的葉子像尾巴,所以有尾的稱呼,馬可能是音誤;至於蔥的稱呼應該指的是葉子中空像蔥管,最高可達1米,常被先民取回餵養牲畜。尾(馬)薺蔥長在沼澤區也間接證實草坔這片土地,過去有一段時間的地貌是沼澤型態。 http://kplant.biodiv.tw/%E8%8D%B8%E8%96%BA/%E8%8D%B8%E8%96%BA.htm 註:坔的注音為ㄉ一ˋ ,音同地

沒有留言: